特稿 | 青春“星”火
长沙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平台搭建、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服务优化等方面,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创业逐梦舞台,175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次次点燃创新创业的青春“星”火。
青春“星”火
◎星沙时报记者 周顺利 刘洋 蒋志斌 杨源 李丹 林正茂 文雅丽
潮涌湘江,千帆竞发;风起星沙,满目韶华。
历史长河在此激起惊人的回响——1925年,青年毛泽东独立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世纪之问;百年之后的今天,50余万青年才俊汇聚星沙,以“强国有我”的担当书写答案。
星沙这片土地的神奇在于:它既容得下三一、铁建重工、博世这样的参天巨木,更滋养着万千“专精特新”的青春幼苗;既有“中国芯”打破国际垄断的硬核突破,也有大学生把杂货店开成“数字零售实验室”的草根逆袭。
当磐石青年团队在开慧镇绘制红色文旅新图景,当海归博士把实验室建在工程机械之都,当“00后”创客用短视频重构制造业版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青春之火,在星沙大地已成燎原之势。
赢得年轻人,就能赢得未来。在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广邀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再次“喊话”,向大学生发出“背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的热情邀约。3月1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主持召开长沙市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调度会,要求聚焦“七个一”举措抓好细化落实,让创新创业的种子竞相萌发茁壮生长。
省市的想法,也是星沙的想法。如今,长沙县,这座被青春重新定义的千年古邑,正再次向青年大学生发出最诚挚的邀约——孕育“金种子”,星沙有机遇、有舞台;在这里,不设人生天花板,只建成长登云梯。风华正茂的星沙,必将与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擦出璀璨的“星”火。
“火”种生光
——创新基因激荡创业浪潮
时间回溯33年,在长沙市近郊望新乡杉星岭的丘岗荒坡,机器的轰鸣声与挥动的铁锹打破了长久的沉寂,拉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序幕——长沙星沙开发区(即长沙经开区的前身)动工建设,开启了长沙东部城市、经济的格局之变。
奠基仪式现场,一副对联格外醒目——今日奠基敢叫山峦夷平地,明朝祝捷喜看星沙竞高楼。
当年的愿景,如今已成现实。
星沙人以“移山填壑的鏖战”,厚植创新创业的土壤,开创了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实现了由200万元的“起家费”到近20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的突破,造就“中国力量之都”的格局。
彼时,一位青年创业者,带着团队和技术,从湖南娄底来到了长沙,扎根星沙开发区,实施“进入大城市、进入大产业”的“双进”战略。这位创业者就是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
事实证明了他的抉择,从1994年落户以来,三一集团凭借一项项核心技术,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誓言。在2023年全球工程机械品牌价值10强榜单中,三一重工位列总榜第四,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湖湘自古重精神,最为突出的是“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星沙开发区的建设,就是这一精神的生动诠释。因改革创新而崛起的星沙,也孵化了众多创业者的梦想。
2004年12月,在经过多次考察及政府洽谈后,博世长沙公司最终与长沙经开区签订落户协议。这是博世集团在中国中部地区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落户湖南较早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20年时间,博世长沙公司的产值与销售额比成立之初增长近40倍,员工人数增长了10倍,获评湖南首家世界“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认真对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新产品进行研发设计……走进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年轻的研发人员正在埋头苦干。作为湖南省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企业,国科微在广播电视、智能监控、固态存储、物联网等领域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解决方案开发都走在行业前列。2008年落户长沙经开区后,公司发展迅猛,科研人员从几十人壮大到数百人,在多个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创造了无数个“中国芯”。
三十多年的发展征途,一个个创业的“金种子”在星沙这片沃土得到浇灌、拔节生长。在这里,创新基因激荡起的创业浪潮,青年创客与年轻城市的双向奔赴,造就了一个个跨越发展的传奇。
如今,GDP连续4年超2000亿元的长沙县,以其“引育留用服”的青年人才服务全链条,打造了“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生态圈,成为众多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筑梦之地、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数据显示:目前长沙县青年人数超50万,青年人口10年激增31.7%,经营主体年均增长7%,排名全国(县域)第二,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
“火”光聚能
——蓬勃产业厚植创业沃土
在长沙经开区的厂房里,26岁的舒丹丹正在拍摄短视频。眺望窗外,是绵延数公里的工程机械产业园,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的巨型厂房与她的创业公司共享同一片天空。
两年前,她还只是一名对制造业一知半解的毕业生;如今,她创立的湖南丹翼科技,已帮助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线上曝光破亿,业绩翻倍增长。“在这里,创意能听见产业落地的‘回声’。”舒丹丹说。
产业沃土育新星。背靠大树,大学生凭借一台电脑、一个创意,便能成就梦想。这不是乌托邦的幻想,而是星沙为青年创业者编织的现实图景。
产业,也是星沙最大的城市IP。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星沙抢先布局,探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358”产业链体系——提质升级3个传统产业;布局建设5个未来产业;培育壮大8个新兴产业。
当“技术与资源壁垒”“市场不确定性”成为创业者的时代之痛,星沙正以更可靠、更稳健的姿态,为年轻人开辟了一片创新创业森林,让青春梦想有肩可依。
星沙大地,依托强劲的产业,诸多机遇竞相涌现。
——53秒下线一辆新车!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更新迭代的速度,需要更多新质技术的加持;368家创新平台、126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创业提供源动力。
——率先建设的国内首个全量感知多源融合低空智联网,将推动更多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加速形成产业集聚,低空经济发展未来已来。
——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博鳌经安论坛等重大会议会展,搭建国内交流平台,促进不同领域青年互学互鉴、交流交融。
……
星沙,良木可栖。在这里,创业不再需要从0开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
在雅绣集湘绣生活馆,黑眼圈、丸子头的“哪吒”从荧幕走进现实,在一盏小夜灯上活灵活现,这是蒲宇凤最近的新作。毕业就创业,因为热爱,她择湘绣城而栖,创办非遗工坊,并作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业基地,形成人才培养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在乡村开咖啡馆,从留学到留乡,温颖卉婷选择了青山铺镇天华村大沙里组,与当地村集体合作,搭建起乡野露营基地,带动乡村游繁荣,她说:“传统产业的毛细血管,成了新消费项目的造血系统。”
在刚刚收官的大学生创业节目《夺金2025》中,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谷雨峰携新型高效节能离心泵登场,赢得专家及观众“爆灯”,并顺利通过湖南省首期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评审。从清澈大学生到夺金,初期既缺资金又缺创业经验,是校地合作共建给予了这支大学生创业团队“直上云霄”的底气。
……
在星沙,创未来。大学生的创业故事,是一场关于“可能性”的实验,星沙证明了,一座城市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便能将青年的创意火花转化为产业变革的火焰。
“火”翼乘风
——政策赋能激发创业活力
懂青年人之所需、想青年人之所想,才能让青年人受到礼遇、得到尊重。近年来,星沙用真金白银招揽人才,搭建引才政策高地,广开进贤之路。
“长沙经开区在全省率先发布培育科创企业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满天星计划’,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湖南大学管理学博士何海涛一语道出了自己来此创业的缘由。
2024年3月,何海涛正式创立长沙市苗朵夏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苗朵夏彤”),专注于工程机械耐磨零部件和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两大类业务。
从客户需求出发,历时9个月,苗朵夏彤迎来突破——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摊铺机高耐磨螺旋叶片成功试产。目前,产品已获得三一重工、国机集团的订单。此外,公司自主研制硬质合金铣刨机刀头、掘进机截齿等新产品也即将量产,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00万元。
一罐小小的菌株,加上秸秆和尾菜,放在发酵罐里,就可以变出蛋白质饲料?
这是长沙柯栖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法降解农业废弃物转化蛋白质原料技术,而这项技术的主创人,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徐伟伟,今年27岁。其公司致力于功能性菌种开发与定制工作,目前已成功筛选出高农废分解效率菌株3株,并形成相关知识产权。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苗朵夏彤、柯栖尔科技跑出成长加速度,既是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深耕行业经验的厚积薄发,更得益于多方力量协同构建成长沃土。
在“满天星计划”的有力托举下,长沙经开区“满天星”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已有1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公司入驻。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我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星沙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和配套政策。”在“00后”李誉捷看来,星沙有创业舞台,这里就是自己的“诗和远方”。
李誉捷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摄像专业2018级学生,当面临“毕业去哪儿”时,他毅然选择了在星沙创业。与合伙人凑了4000元现金,开办了长沙十三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稳定运营,年收入可达百万元。
无资金?无场地?无经验?无人脉?针对青年和大学生创业群体常见的“四无”难题,近年来星沙更是出人又出力、给钱又给地,主打一个“想啥来啥,诚意满满”。
今年年初,长沙县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揭牌,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搭建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基金、融资支持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重点支持初创型企业及创新创业项目。同时,《长沙县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15条举措“引爆”大学生创业梦。
细看政策,15条举措有真金白银的支持:设立1000万元投资基金,为创业初期项目提供支持;对优秀项目提供5至20万元的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入驻的项目,提供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最长24个月的免费场地。
有“情意满满”的专属服务:设立“一站式”办理窗口,可完成多环节事项一次性联办;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建立长沙县创业导师库,帮助创业者精准定位市场,分析行业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利好政策来袭,与星沙已产生“深度连结”的李誉捷更是“嗅觉”灵敏。借助政策红利,他加快了新公司成立的步伐,4月份,新公司将正式落地长沙县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业务涉及电商、文旅等板块。
星沙的好,要让更多大学生看得见。近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全面落实优秀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全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从2020年暑期开始,已连续吸引全国各大高校超1500余名大学生前来深入了解,触摸发展的脉搏。
“火”热全城
——诗意栖居成就创业梦想
政策惠民,城市便民。在长沙县落脚的年轻人,除了能享受政策的扶持,更能体验到“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反差感。
“00后”创业者胡天乐就对此深有所感。2022年从云计算专业毕业的他,原本会成为一名互联网企业的研发人员,但偏偏选择在长沙县开了一家杂货店,利用数字化手段来运营传统零售店铺。
在胡天乐看来,长沙县城区的房价、物价低,开店成本也能接受,是一座对于年轻人很友好的城市。
“别看生活成本低,消费活力可只增不减。”胡天乐的杂货店刚开业便上线了零售平台美团,第一个月就通过外卖订单,实现了5万元的营业额。
松雅湖周边,有着一家“不拘一格”的松屿无国界料理店,主理人是来自浏阳的彭梓轩,1998年生。2016年来到长沙县上大学,他便与这里有了紧密的联系。
“起初单纯是因为恋家,长沙县离老家近,让我觉得很安心。”他笑着说,后面眼见星沙“一年一个样”,发展前景和创业环境成为了他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彭梓轩兴趣广泛,他闲时喜欢绕松雅湖骑行,也多次骑车穿梭在长沙县的大街小巷中,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改变和发展,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亲切感。
“松雅湖真的很美,‘松屿’的店名就是以松雅湖上的小岛为灵感。”彭梓轩说,他还新买了相机和镜头,几乎每周都会去湖边玩摄影,这也为自己的生活添了几分色彩。
去年年初,彭梓轩又在星沙街道的灰埠夜市开了家新店“欢喜油炸铺”,两家店的生意都已步入了正轨。生活在长沙县的这10年来,工作、创业、买房、再创业、结婚……彭梓轩早已记不清踩着自行车在松雅湖转悠过多少圈,只觉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既宜居、也宜业,无比亲切。
除了舒适宜居、活力迸发的城市创业环境,浓厚的创业氛围也深深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创业者来星沙追逐梦想。
长沙县远大城P8星球,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这里,许多大学生初创团队汇聚在一起,想点子、拼创意、谈创业。数年来,这里孵化了200多家中小微企业和工作室。
在星沙,大有可为的广袤乡间,亦是大学生创业的广阔舞台。
在杨开慧烈士家乡,有一支由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组成的磐石青年团队。团队创始人徐佶是个东北小伙,截至目前,他在开慧镇已整整4个年头。
四年来,磐石青年团队将潮流玩法与当地红色文旅相结合,在小镇上规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探索“共享厨房”模式,带领村民办民宿、开发旅游项目,还与当地政府合作,率先打造长沙县首家乡镇人才服务中心,并整合农产品资源进行展销,带动当地创收超300万元。
连续18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沙县,以“我想有个家,最好在星沙”的宜居宜业现实图景,成功捕获了一个个青年创业者的心。2024年,长沙县经营主体和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58%和7%。
星沙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这里不设边界,只建天梯;不追风口,只造雨林。青春之火与城市雄心共舞,科创锋芒与人文温度共生。
这片深植“敢为人先”基因的热土,正以产业厚植创业,用政策浇灌青苗,以开放链接全球,把服务做到心坎,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蓬勃生长,造就一片星辰大海!
以上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